在生物医疗领域,检测是疾病防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采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仅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还关乎医疗机构的安全和稳定。近年来,国家针对生物安全推出了一系列标准,旨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标准与检测流程
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国家标准(编号:GB/T18648-2020),标准涵盖了生物安全措施、临床及实验室检测的关键环节。完整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流程通常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核酸提取、PCR扩增及检测结果分析等。
样品采集的重要性
从实验流程来看,样本的正确采集与运输是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的首要因素。关键问题包括:采集何种样品、数量多少合适、如何规范采集、如何处理采集样本,以及未能及时检测时的样品保存方式等。
抗凝血样本
采集抗凝血(全血)样本时,应使用含有抗凝剂的无菌管(紫色盖,EDTA),从颈静脉或耳缘静脉抽取5ml全血。如动物已死亡,可从心脏采血,需及时进行。样本需冷藏运输,到达实验室后可选择-70℃存储。注意,勿使用肝素管(绿色盖),因为它可能抑制PCR反应,导致假阴性结果。
血清样本
血清样本应使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颈静脉或下腔静脉收集5ml血液。推荐在4℃下放置14-18小时以分离血凝块,并离心10-15分钟以回收澄清的血清。血清可立即进行检测或冷藏运输,实验室到达后可选择-70℃保存。如血清呈红色,说明已经溶血,无法用于ELISA检测。
器官和组织样本
目标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等,其病毒含量通常较高。样本应尽快送达实验室,若无法及时送检,可在冷库或液氮中储存。可用10%缓冲福尔马林浸泡以灭活病毒后再检测。
软蜱样本
收集软蜱时,应保持其存活,避免DNA降解。将钝缘软蜱置于有螺旋盖的管中,并加入少量土壤,使用纱布封口,常温保存运输。实验室到达后,样本可选择-70℃保存或液氮储存。如仅作形态观察,可用100%酒精保存。
环境样本和其他样本
环境样本可包括粪便、泔水等,需储存于4℃。唾液和拭子样本的采集应确保使用无菌合适的工具,并遵循操作规范,以保障样本的质量。
样品保存与运输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采样后尽快将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最好选择次日到达的物流方式,并采用冷链运输,防止样品降解失效。在生物医疗行业,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始终致力于提高检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