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与外界接触的各种微生物中,大多数是无害的,甚至能够为健康提供益处。然而,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却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病原体(Pathogens),是指能够引发宿主(如人类、动物或植物)疾病的微生物或生物因子,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广泛类别。病原体通常可通过血液、痰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尿液等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但由于这些样本的载量较低,一些细菌(如蜡样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和真菌也难以被有效提取,从而给核酸提取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因此,开发高效、低污染、可自动化的核酸提取方案是进行病原体检测及临床检验的基础,以确保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我们最新推出的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MagBeads病原体DNA/RNA提取试剂盒(磁珠法)(SKU:116589050)采用新一代硅基磁珠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提取核酸的解决方案。该试剂盒专门设计用于从不同类型的体液样本中高效提取高保真度的基因组DNA和RNA,满足日益增长的病原体检测需求。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通常由蚊虫叮咬传播。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以及关节和肌肉疼痛。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内症状会有所缓解,但30%至40%的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关节疼痛,显著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基孔肯雅病毒(CHIKV),其传播媒介为伊蚊(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尽管基孔肯雅热不通过人际传播,但蚊虫在叮咬患者后仍能感染其他人。
该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东南亚、美洲)高发,因此我国应当对输入性感染病例保持警惕。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超过39℃)、严重关节疼痛(主要影响手脚的小关节,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皮疹、肌肉疼痛、头痛和乏力。一般潜伏期为3至7天(最长可达12天),急性期持续1至2周。大约50%的患者会出现慢性关节痛,个别患者可能持续数年。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基孔肯雅热需要与其他疾病(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及流感)进行鉴别诊断。实验室确诊通过急性期的RT-PCR或发病后4天的血清IgM抗体检测来实现。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和途径相同,都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为了防止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关键在于消除积水、灭蚊及防止叮咬。首先,需排查和清理积水容器,如屋前后、花园、阳台、卫生间及其他可能滋生蚊虫的地方。其次,发现蚊虫时可使用电蚊拍等物理灭蚊工具,科学合理地使用有合格证的家庭卫生杀虫剂进行灭蚊。最后,预防叮咬建议在家中安装纱窗、使用蚊帐以及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蚊剂。伊蚊活动高峰在日出后两小时与日落前两小时,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外出或停留在蚊虫滋生的地点。
在全球高发形势下,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流行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地区的游客,需提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防蚊准备,以降低感染风险。信息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健康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健康中国行动。